首页 > 公益资讯 > 公益资讯 > 正文
《崇德向善 海口有个白树堂》(海口广播电视台视频|文字)
2017/9/29 18:15:42

     来源:海口广播电视台公益海南

  记者:王海花    摄像黄文平

  编者按: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白树堂医生是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会《扶起来》心瓣膜贫困救助项目的手术医生。2017年9月8日北京举行的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颁奖活动中,白树堂医生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全国共50人受到表彰,白树堂医生也是海南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医生。

崇德向善     海口有个白树堂


成片


 附:文字

 导视:

(配音)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奋战在手术一线,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坚持下来。

(配音)妙手“救心”,他行医34年,

        四处“化缘”,用爱为无数病患带来了生的希望;

【同期】患者  刘女士

他给我第二次生命。

【同期】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会副理事长  范廉君

菩萨心肠的白衣天使。

【配音】在辛劳汗水的背后,他到底又有着怎样的信念和情怀?

精彩内容,《公益海南》

92417:30播出,敬请关注;

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主持人1

情系公益、大爱海口,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我是主持人紫妍;一说起医生,相信许多人心中都会浮起白求恩的形象;而在我们海南,也有这样一位“白求恩”,他就是海口市人民医院的白树堂医生,多年前,他自愿放弃稳定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背井离乡来到了海南,34年如一日,恪守医者的操守,架起了医患心灵相通的桥梁;他妙手“救心”,挽救了无数个岌岌可危的生命,而在救治的过程中,他又经历了哪些刻骨铭心的故事呢?

【海口市人民医院空镜+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医生准备手术的画面】

 (配音)2017914日上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白树堂和其他医生正在为一名心脏病患者进行手术,这也是他刚从北京参加完首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的颁奖典礼后,回到海口的第六天。

 【手术现场画面+同期】

 手术刀,好。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这个病人的病情很重,就是手术前,他的EF值很低,才百分三十几,同时左心室又很大,左心室达到了八公分以上,第三个呢,又是一个多瓣膜疾病,就是说他的手术前的情况就比较危重,对我们手术的考验也是很大。

 (配音)由于患者的心脏瓣膜病病情严重,给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手术进行过程中,作为主刀医生,白树堂不能半点的失误,因为他的每一刀,每一个选择,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稍有差池,都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在手术台上,每一位医生的精神都高度集中。经过5个小时候的努力,手术终于成功完成。

 【现场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手术(给患者的心脏)换了两个门,主尖瓣和二尖瓣换了,三尖瓣给你修了,然后左心房给它减容了,原来不是很大吗,现在给它缩小了至少20厘米以上,心脏会缩小了很多,手术过程呢是比较顺利的。

感谢医生,就这样,谢谢。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每一台手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场“战役”,一场“战役”的胜利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应该是“战士”来讲,它就是一种激动,或者说是一种收获,这种感是常人人难以理解的。

 (配音)做一次手术,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白树堂在这个生死战场上一坚持就是34年,在这34年中他不分昼夜、风雨无阻,用一双妙手,为病患搭建“心桥”,解除病痛。

在与死神赛跑的道路上他究竟经历了多少次惊心动魄?在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转场】

(配音)1991 年,27岁的白树堂在山西一家三甲医院心胸外科已经工作了8年,然而,在这一年,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他挚爱的熟乡热土,投身于海口市人民医院,当起了心胸外科的“掌门人”。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来到海南刚开始的时候,病房里面是没有空调的,在海南这么热的地方就是靠吹风扇,只有在监护室里面有空调,条件是非常非常艰苦的。

 (配音)当时,心胸外科刚刚成立,人才后备力量短缺,手术设备陈旧落后,手术开展层级水平低,各种医疗条件都跟不上来,第一台手术,不光设备是借来的,就连麻醉师和助手都是借来的。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万事开头难。因为当时的情况,我们一级设备都不齐全。人员也不齐全。当时是在借的人、借的这个设备的状况下,把这个心脏外科开起来了,手术完成了。

 (配音)艰苦的行医条件,并没有让白树堂打退堂鼓,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一切;从那以后,他整天把自己“扔”在手术室,“泡”在病区里,一台接一台的手术,一个接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在这样的情况下白树堂依然不知疲倦的帮扶带教。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之下,我们做了三年。然后后边就转移到我们的现在海甸岛这个本部,到本部以后条件有所改善。

【抢救患者画面现场】

(配音)心胸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学科,因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风险和死亡率高,被称为“外科之花”和“皇冠手术”。白医生告诉我们,心脏手术几乎没有重来的机会,手术台就是战场;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拼死一搏。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我们在做心脏手术的时候,几乎每一台手术都是在心脏停跳下,就心脏不跳了,你要争分夺秒地把它里边的疾病给它来解除掉,把它该修的地方修好,该换的地方换掉,时间越短越好。

 (配音)2010年的一天,白医生正在科室里忙活,接到急诊紧急求援的电话,到了现场,患者已经奄奄一息,当时,从门诊大厅到手术室还有几分钟,患者的情况已经不允许搬动,唯有立即手术才有可能挽救生命,于是,白医生争分夺秒,当机立断,现场进行了抢救,手推车就当手术床,没有无影灯就拿手电筒顶上,经过数小时的全力抢救,最终把患者的命救了回来。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护士长  李小莉

对一个生命的不放弃,不用说百分之一的希望了,就是0.01%的希望,他都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去救助病人。

 (配音)在心胸外科里,所有的病人都是白医生的牵挂;无论是术前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再到手术以及术后的恢复,他都亲力亲为。为了挽救更多的患者,经常要“泡”在手术室里,那里才是他的主“战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6台手术,手术时间一般在两到三个小时不等,最长达到了十三个小时。

 【同期】患者  刘女士

我的命是白主任救的,如果没有白主任,我就没有(机会)今天说话在这里。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手术成功并不代表这个手术成功了,手术后的一些问题有时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要把这个手术后的这个困难度过才算这个手术很成功。你只有在场守着病人可能才把病人守过来,如果说你要不在场,耽误一分钟可能就是一分钟的风险。

 (配音)不久前,75岁的患者罗大爷在手术后出现了心衰、呼衰、尿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白树堂一刻不离开地守在患者的病床边,及时对各种症状采取措施,经过40多天的观察和守护,大爷的病情才有所好转,最后终于康复出院。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家属当时就认为没有希望了,还问我们到底又多大希望,我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坚持、争取,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说能把一个这么重的病人守回来,确确实实是上天眷顾。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护士长

跟我们说过一句话,就是我们一定要尊重生命,不能随便放弃,他没有说因为病人危重或者是放弃,他会跟病人沟通,然后让病人相信他,然后去救治病人。 

(配音)像罗大爷这样做了心脏手术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的患者很多。作为一个心胸外科医生,通过修理心脏给患者带来生命延续的希望,这是使命,也是职责。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最大的一个坚持,还在于我们看到,在我的手下一个个病人原来很(危)重。后来通过你的治疗以后获得了新生,那种感觉是一直促进我们一直这样走下来的一个最大的动力。 

主持人2

看着心脏患者开心地出院,是白医生最开心的时候。可是,从医多年,他也亲身经历了许多人无钱看病的无奈,为了救治那些贫困的心脏病患者,他四处“化缘”,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希望能够为患者们争取来治疗的费用。

【白医生查病房画面】

 (配音)心胸外科是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这里的医生身心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常常是刚出门,又要返回病房,没有节假日;作为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的主任,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白树堂还有一颗仁慈的心。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医学它不单单的就是一个医疗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一种人情,一定要有人文关怀,我们的手术刀不应该一直是冷冰冰的,而应该让它闪耀出人性的光芒。

 (配音)多年来,白树堂真切地感受到,许多贫困的心脏病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但因为手术风险大、医疗费用高昂,不少贫困家庭的患者在期盼、痛苦、煎熬中,失去了接受及时治疗的机会。他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医生,眼睁睁地看着悲剧不断地重复却无能为力,这是最让人心痛和悲伤的。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这种心脏病的病人家属,他好多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真正到我们这里来治病的人真的很多都是没有钱,有些人就说,我回家卖房卖地,卖了房卖了地,我也只能凑到这个手术费用的一半。

 (配音)3年前,一位患有心脏瓣膜病的中年男子,因为家庭经济贫困,没有钱到医院接受治疗,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的他,又面临生命的危险;为了帮助这位患者,白树堂四处奔走,多次向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会寻求帮助。 

【同期】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会副理事长  范廉君

2013年下半年开始,白主任就开始跟我们海南省医疗基金会来联系,说有一个项目可以做慈善, 那就是心瓣膜的救助项目。

 (配音)在得知了白医生的想法之后,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会通过多方渠道,筹集善款50多万元,设立起了“扶起顶梁柱”救助贫困心脏瓣膜病患者项目,从项目发起至今,已经救助了30多名海南本地贫困患者。

 【同期】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会副理事长  范廉君

所以我相信呢,一个好医生发起的慈善项目,我们一定要支持下去,一定要让更多的贫困患者,能够站起来,把他们扶起来,让他们家里有一片蓝天,这是我们共同的希望。

 (配音)此外,白医生还通过爱心人士、朋友、微信和媒体等各种渠道,筹集爱心善款,减轻了许多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2013 9 月,他又争取到了北京爱佑慈善基金的合作项目,与该基金会联合免费救治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让更多的患儿能够重获健康。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护士长  李小莉

小孩有一个是先天心病,爱佑慈善基金也是主任去经过他的各种方法,办法去争取来的这个基金,救助了好多的患儿。

 (配音)目前,已有100 多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了成功救治,多年来,白医生四处“化缘”救治了130 多名患者。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医生的最大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所有做的一切一切,最大结果,就是让患者们满意。

 (配音)在家人和同事们的眼里,白树堂是一名工作严谨、爱岗敬业的医生,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而他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也在患者中口口相传。

 【同期】患者  王大爷

白大夫我从接触来看,他对病人很关心,他不单单从技术上关心我们,从情感上也很关心。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护士长  李小莉

白主任身上的这种救死扶伤的精神,以及帮助他人的大爱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要向他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患者。

 (配音)201798日,在首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医生获得了“白求恩式好医生”的殊荣,白树堂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医生,能够荣获这个奖项,不仅是对医术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医德医风的褒奖。

 【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  白树堂

拿到这个奖之后,更多的是压力,那么压力之后还是希望能变成动力,那么这种动力就是这么首先把自身要做到更好,尽可能地,真正地在自己身上弘扬出那种白求恩式的精神。 

(配音)34年来,白医生时刻谨记“医生”二字赋予自己的职责,每一位患者将“生命”交托于他,这份信任,对于他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他将会以白求恩精神为榜样,把爱与希望带给每一位患者。

 主持人3

有一种信念叫做执着,有一种追求叫做奉献,这世间总有有一种力量让人充满感动。34年前,白树堂怀着一颗悬壶济世的热忱之心,将青春奉献给了自己无比热爱的医学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在这条充满沟坎、艰难和挑战的“救心路”上,他用执着无悔的医者仁心,带给了患者希望,用行动履行了“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天职,展现了新时代“白求恩式好医生”的风采。